开音资讯
教学环境
入学须知
在线报名
联系我们
招生简章
{KS:Label LabelID="位置导航" ID="5965" Type="Navigation" StartNav="您现在位置:" NavTag="> " ShowSiteName="0"}{/KS:Label}

日前,市文明办对外公布2023年第二季度“长沙好人·身边雷锋”名单,通过层层推选、资格审核、网络投票、综合评审,作为全国第一批持证上岗的特殊教育康复教师毕晓芳获评敬业奉献“长沙好人·身边雷锋”

特殊教育是做什么的?这群特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?毕晓芳又是如何帮助这些“星星的孩子”康复及融入社会?记者走进开音儿童教育发展中心,聆听毕晓芳和这群特殊孩子的故事。

秉承初心,创办特殊教育机构

8月,记者走进开音儿童教育发展中心(以下简称“开音教育”),就看到走廊墙壁上,都粉刷上淡蓝色、浅黄色,让人感觉很温馨。教室内,一群孩子在特教老师带领下,开心做着各种活动。

2.jpg

“这里的孩子和普通学校的孩子不一样,我们需要倾注更多的心血才能为这些‘星星的孩子’插上梦想的翅膀”。2004年,从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师范生毕晓芳,选择进入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从教,开启了自己的“特教之路”。

孤独症又称自闭症,患有孤独症的儿童也被称为“星星的孩子”。2019年发布的《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》显示,中国自闭症发病率达0.7%,当年已约有超1000万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,其中12岁以下的儿童约有200余万人。到目前为止,没有一种方法能够防止孤独症的发生,且孤独症将导致患儿多方面严重而持续的紊乱,但是在医生、教师、家长的共同努力下,患儿的各种症状还是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。

“在特殊教育当中,我看到了这些特殊儿童康复的希望。”凭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,毕晓芳翻阅大量专业书籍,同时积极前往北京、上海等地进修,学习先进经验、提升专业知识,成为全国第一批持证上岗的特殊教育康复教师。2011年,凭借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,毕晓芳创办了开音儿童教育发展中心,专为孤独症儿童、学习障碍儿童及其他发育障碍儿童提供语言行为康复训练,同时,进行家长培训,那年,她只有26岁。“之所以起名‘开音’,是因为,说话原本是最简单的表达方式,但孤独症的孩子却很难掌握这一方式。”

3.jpg

记者在开音教育时发现,与很多传统的康复机构不同,它的场地更像是一个充满了色彩的童话王国。它与岳麓区西湖文化园相邻,设有康复部、融合部,建筑面积共计3000平方,拥有大型感觉统合训练室2间、ABA个训室40间、主题课训练室、奥尔夫音乐教室、PCI游戏室、咨询室、档案室、教研室、听觉统合训练室、机器人教室、美术手工室、家长休息室等。

在开音教育,每一位孤独症儿童经常会有一位家长在学校陪护,一起努力让孩子尽早康复

今年已经是家长刘丽萍在这里陪女儿糖糖的第三年了。

2年前,快3岁的糖糖还对我缺乏应有的依恋感。”刘丽萍说,糖糖自幼就不活泼,大人逗上她半天,她几乎没有反应。于是刘丽萍带着糖糖到合肥、上海等地做系统检查,最后被确诊为孤独症。后来,刘丽萍带着糖糖来到这所学校,开始了陪读生涯。刘丽萍不清楚陪读的日子会持续多久。她说:“只要我健康一天,就会陪伴糖糖一天。”在这里,像刘丽萍一样的妈妈还有几十位。她们相互照顾,经常交流孩子的康复经验。

“这是我梦想起飞的地方,我和我的这些特殊孩子们以及家长们有太多的故事。”毕晓芳说,希望自己是一缕光,可以照亮这些“星星的孩子”,同时,希望中心可以成为“星星的孩子”点亮心灯的地方。“

7.jpg

12年来,中心自主探索康复训练模式,累计为近6000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及服务,帮助数千名特殊儿童病愈,毕晓芳也成为小朋友心中的“毕妈妈”、家长口中的“毕老师”。


坚守特教事业18载


帮助数千名特殊儿童病愈


“当孩子们从不会说‘爸妈’这两个字,到说出‘今天是爸爸妈妈来送我上课’这样一个完整的句子,这会让我感到很快乐。虽然这个过程大多很漫长,不过,经常有一个好的结果。”毕晓芳说,曾经有一位妈妈给她写了一封信,让她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母承担着怎样的压力,不管是心理上的还是经济上的。

“很多特殊儿童的家庭并不富裕,但如果因为经济原因放弃治疗,孩子的一生都可能受到影响。”为了惠及更多孤独症儿童,毕晓芳成立“开音爱心基金”,汇集社会力量为特殊儿童提供帮助。截至目前,该基金已收到近百万善款,用于儿童的康复训练和特长课辅导,让这些特殊儿童也能学习到舞蹈、音乐和绘画,数万名孩子从中得到帮助。此外,毕晓芳还长期默默资助家庭贫困的孤独症儿童,为他们减免学费,赠送康复器材、书籍、学习用品、玩具。

9.jpg

同时,毕晓芳还在中心开设了家庭教育及家长培训的课程,让家长们正确认识孤独症,树立科学干预的理念。毕晓芳认为,特殊儿童康复训练需要家、校共同合作,通过机构开展的家庭教育和家长培训来对家长持续赋能,家长对孩子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支持,直接受益的是孩子本人,但整体受益的是家庭。

不过,作为一家民营的康复机构,如何生存并且得到可持续发展,仍然面临挑战。

2012年9月,中心开始了“康教结合,融合教育,特教提升”模式的探索和实践。中心由特教老师、言语治疗师和幼教老师组成,集咨询、评估、康复、融合和教育五位一体,康复、教育与融合相结合。

毕晓芳表示,开音教育60%的孩子属于政府购买服务,其他的孩子会涉及一些自费的项目,而这,也是开音教育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。进而,这些资金大部分都被毕晓芳用于改善开音教育的硬件以及师资上面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2014年,开音教育被湖南省残联确定为湖南省残联定点康复机构,同时被长沙市残联确定为长沙市残联定点康复机构

探索融合教育


为更多“折翼天使”推开希望之窗


拥有了相对成型的经营模式后,开音教育开启了它的延伸服务之路。

2018年,除了进行基本的语言康复外,毕晓芳通过几年的尝试和摸索,将康复与教育完美结合,针对3-6岁的孩子设立了三个班级,每个班有12个孩子,其中一个班为融合班,也就是将康复到一定水平的孩子与健全的孩子融合到一起授课,孤独症孩子的占比为六成,旨为进一步增强这部分孩子的互动性。

“开音教育会将康复得较好的孩子按照年龄和孩子的个人能力分班,课程设置、作息时间、每日活动等全程模拟正常幼儿园,开展融合教学,为孩子入读普小普幼打好基础,达到有效衔接。”毕晓芳说,通过融合教学的有效开展,大大提高了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,将之前一对一学习的知识得到泛化,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升,融合班毕业的小朋友能很快适应幼儿园或小学。

据了解,融合班中健全孩子的生源主要来自社会招募,同时,免掉这部分孩子的入园费。这样的融合教育模式,着实吸引了部分患儿的家长,甚至,部分家长会选择将孩子放在普通的幼儿园上半天,然后,另外半天就交给了开音教育,即便每月会为此多付出不少的园费。

一路走来,荣誉也一一印证了毕晓芳努力的成果:开音教育发展中心先后获得湖南省残联四星孤独症康复机构、智力康复三星服务机构、长沙市优秀康复机构、长沙市善行四十佳——十佳爱心机构、长沙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,毕晓芳个人也先后被评为长沙市优秀康复教师、长沙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、2022年长沙市芙蓉标兵、长沙市五一巾帼奖章、长沙市五一劳动奖章、岳麓区政协“六好委员”。

就在采访间隙,毕晓芳向记者表示,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她深知,社会公众对特殊儿童的认知和包容还远远不够。如何让更多公众能正确对待,也成为她为之努力的方向。

心中有信仰,脚下有力量。10余年来,毕晓芳时刻铭记身为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,积极开展特殊儿童康复调研,多次参加政协组织的调研协商、视察座谈、专题学习,密切关注区域经济建设发展和民生问题,并多次撰写政协提案为特殊儿童发声,推动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施和开展。

“我热爱特殊教育这份光荣而又神圣的工作,也将一直坚守下去,用自己的爱心和专业为更多折翼的孩子推开‘希望之窗’,为残疾儿童康复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。”面对未来,毕晓芳满怀憧憬,“我们将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模式,帮助更多‘星星的孩子’更好地回归社会、立足社会。”(备注:除毕晓芳外,其他名字皆为化名)



记者手记


他们呵护着不一样的童年


在你我身边,有这样一些特殊的小孩,他们停留在自己的世界,被称作“星星的孩子”。他们或许在某一方面极有天赋,但迟缓的智力发育使他们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欢乐地成长……但如今,因为有了一群默默奉献在特殊教育战线上的老师,这些星星的孩子也有了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。

这一次特殊的采访,也让记者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了特殊教育这一行业。以前,仅凭想象,就觉得特教老师是个艰辛的职业,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与爱心。体验之后发现,支持这些老师日复一日的,还有他们,拥有着近乎神圣的信仰。

“从事特教这份工作,有没有感觉后悔?”采访过程中,记者“单刀直入”提问道。面对记者的提问,毕晓芳没有一丝的犹豫,坚定地摇了摇头。“我从来没有想过后悔,因为我和这些‘星星的孩子’在一起的每一刻,都感觉到快乐和幸福,因为他们是那么的善良,那么的纯真,在他们的世界里,永远没有谎言,他们是世界上最单纯的人。”

冰心曾经说:“爱是教育的基础,是教师的源泉,有了爱才有教育的生机。”就是这样一群人,给予特殊儿童照顾、关怀以及爱,用情用心,坚定地呵护着那些特殊儿童不一样的童年,为这些特殊儿童架起一座通往幸福的桥梁。


原文地址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mR0HKiL3vRoeDRQ4L0hzCg (湖南湘江新区公众号

网友评论